上海石油交易所于2006年8月18日宣布進入正式運營階段,該交易所位于上海浦東商城路良友大廈。
上海石油交易所是由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中海石油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中化國際石油公司和上海久聯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注冊資本1.05億元。交易所主要是滿足現貨交易商的需求,為其提供靈活多樣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品種。
我國華南、華東等主要燃料油交易地區有代表性的交易商都已經簽約成為石油交易所交易商。有數據顯示,開張后將有65家國內石油交易商入場交易,還有100多家有意向加入交易。交易品種主要以現貨為主,包括燃料油、石油瀝青、甲醇、乙二醇等,今后會逐步推出天然氣、成品油、原油等其他品種。
上海石油交易所的電子合同、交易規則、交易產品開發和人員、交易商的培訓等各項準備工作已經順利完成。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紐約商品交易所和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幾乎壟斷了全球范圍的主要石油期貨交易,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基本上都由它們決定。但近一個時期,新的石油交易所及相關計劃不斷推出。輿論認為,以人民幣計價的上海石油交易所的開業無疑將使西方全權做主的石油定價權再次面臨沖擊。
上海曾在1993年開設了石油交易所,交易品種涉及原油、汽油、燃料油等,總交易量一度占全國石油期貨市場份額的70%,曾是繼倫敦、紐約之后的第三大石油期貨交易所。但在一年后就因政策原因而關閉。
隨著這一交易所的正式運行,我國的石油現貨市場基礎將進一步扎實,石油流通領域的改革將得到進一步深化;石油資源配置更能進一步優化,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規避經營風險,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促進石油石化行業發展。同時,石油交易所落戶上海,也將有利于上海石油現代服務業發展,有利于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和浦東綜合配套服務業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