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來到中國,我看到了中國期貨市場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對于美國期貨業協會(FIA)總裁Walter Lukken而言,近期國內期貨行業呈現出的“氣象萬千”令其印象深刻,而他也希望將其自擔任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理事及代理主席、紐約投資組合清算公司(NYPC)首席執行官,直至執掌美國期貨業協會(FIA)以來的管理經驗,帶給即將迎來“改革開放”的中國期貨行業。
記者:在成交量和規模上中國已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商品期貨市場,但國際影響力和定價能力仍然有限,您對此有何建議?
Walter Lukken:當中國市場向全球多元化客戶開放時,相信你們的產品會帶來廣泛的客戶基礎。
屆時中國合約將越來越多地反映出地區與全球的供求因素,這些中國合約將為區域甚至整個世界提供價格發現的關鍵功能,它們將自然而然地發展成為全球標準。
記者:中國希望年內推出原油期貨,對此您有何評價?
Walter Lukken:中國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如果建立原油期貨市場,會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中國原油期貨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應該和相應的法規和監管是同步的。
美國期貨市場常發生一會監管過度,一會又監管不力的情況,我希望并且相信中國監管部門會制定出適度的監管規則。
記者:對于中國的原油期貨合約,人民幣和美元兩種計價方式,您認為哪一種更好?
Walter Lukken:使用人民幣還是美元定價,我認為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人民幣是否可以自由兌換,以方便外國投資者進來購買中國的原油期貨合約。
因此,中國原油期貨能否取得成功,更為關鍵的因素在于人民幣的流動性以及可自由兌換性。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國即將推出的原油期貨的國際化前景?
Walter Lukken:我認為中國原油期貨將更多反映出亞洲國家和地區,對原油的供需狀況,以及這一區域的經濟發展情況。也會引起全球投資者的興趣。就以中國(即將)是全球原油市場最大買家這一點,中國就足以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油期貨市場。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