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再告"油荒"!
連日來,中石化從新加坡進口的3.5萬噸柴油和從華東地區調運來的3萬噸柴油,正緊急發往廣東各地的加油站。
對于"望油欲穿"的廣東而言,6.5萬噸將解決兩到三日的日常所需,解的僅是燃眉之急,今后中石化陸續補充的20萬噸柴油才會讓消費者真正舒一口氣。
為何柴油成為了此次油荒的主角?
從數據中記者發現,此番油荒早在去年底便顯露端倪。2005年12月,廣州市場0#柴油批發均價為4931元/噸,較11月份4923元/噸微幅走高,年度對比上漲24.65%。業內人士分析,柴油價上漲是因為供需兩方面都發生了變化。
需求上,第四季度是我國傳統的柴油需求旺季,12月份各行業對柴油需求保持著較旺的需求勢頭;同時,廣東省部分合資企業有進口柴油指標,但目前國內柴油價格便宜,這些公司轉向國內市場購買,這也給市場增加了壓力。
而華南地區的柴油供應卻在明顯收緊。光大證券研究所裘孝鋒認為,一方面,廣東的煉廠產能小于其需求量,需要外運,中石化12月份對廣東地區的柴油配置有十幾萬噸的缺口,而中石油該月從東北下海到廣東的柴油計劃量也下滑約3.1%;另一方面,柴油價格在資源持續收緊的支撐下一路微幅走高。
由于國家規定柴油限價每升4.09元,但廣州當地柴油進貨價卻達每升4.5元左右,即使加上退稅因素,對零售商來說也無利可圖,柴油進貨量因而受到抑制。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張欣認為,批零價格倒掛正是"油荒"頻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具有明顯的"時滯性",使得國內外成品油的價格水平出現了"時間差";另一方面,成品油價格以國際成品油價格為參照依據,而國內成品油市場實際上與國際成品油市場在流通上還沒有接軌,因此必然導致國內成品油價格變化經常出現與國內市場消費結構和市場供求關系相背離的現象。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