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燃油附加費收取標準終于要再一次上調了。8月25日,國家發改委、民航總局聯合發布通知,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從9月1日起全面上調:原來的30元提高到60元,原來的60元提高到100元。
這次航油調價可用“迫不及待”來形容。今年4月1日,燃油附加費收費標準在上調時,規定的有效期為今年4月10日至10月10日,時間未到即上調燃油附加費,可見調價之急切。不僅如此,在此次燃油附加費上調中,并未規定結束的時間。這就意味著,一旦“形勢”需要,可以隨時上調,而不必受到原有日期的束縛,算盤打得可謂嚴謹。
航空分析師普遍認為,此燃油附加費上調將增加航空公司的收入,對沖燃油成本的大幅上漲,并緩解國內航空公司面臨的虧損壓力。我覺得這個預測過于樂觀了。分析師們將燃油附加費上調增加的收入,乘以現有的乘客不難得出收入將增加多少億的結論。但是,他們忽略了兩條:
其一,乘客可能選擇其他交通工具。一位乘客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調價后,京滬往返的燃油附加費、機場建設費已經達到300元,再加上往返機場的市內交通費,已經超過了目前單程機票價格。“如果是私人出行,出于價格因素,我傾向于火車或其他途徑?!比绻加透郊淤M上調不止,對乘客必將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F在,鐵路運輸、長途客車都在不斷改善服務質量,高端乘客的需求正在成為它們追求的目標。更何況,飛機晚點、拒不賠償等做法,近來廣遭詬病,一直在損耗著航空公司的形象。
其二,航空公司之間機票打折的競爭仍在暗地里進行得如火如荼,3折、2折乃至1.5折的機票,都不難買到。在燃油附加費上調之后,一些航空公司為了繼續吸引乘客,會繼續在打折上展開競爭,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燃油附加費上調的影響。
其實,最佳的解決方案不是上調燃油附加費,而是打破航油、航材等的壟斷,引進競爭,降低航油、航材等的價格。資料顯示,中航油的供油價格一直高于國際水平,甚至達到新加坡的2.5倍。在從中石化和中石油批進航油后,中航油還要再加上一定的進銷差價(過去是480元/噸,現在440元/噸)統一賣給各地機場。此外,國內航空公司的航材采購由中航材集團一家說了算,國內機場起降費也一直居高不下。國內機票訂價早已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與此不無關系。
打破壟斷雖然會暫時減少處于航空公司上游的壟斷企業的利潤,卻由于激活了競爭可以提高它們的競爭力,從長遠來看,對這些大而不強、養尊處優的壟斷企業是有利的。當然,這樣做會受到利益集團設置的重重阻力,航空公司與中航油的博弈處于下風即是明證。于是,向公眾轉嫁成本是最簡單的辦法。問題是,這樣既損害了公眾的利益,也使我國整個航空運輸業處于畸形的狀態:
航空公司的上游壟斷企業坐享利潤、廣大乘客無奈地承受著不斷轉嫁而來的成本、航空公司即使連連虧損也不必有心理負擔———可以將大部分責任歸到上游壟斷企業身上。航空業的發展動力、公眾的利益,都在悄悄地被吞噬。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