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了,確實是取消了。”11月8日,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一位人士向記者證實,企業無需擁有自備或者控股加油站也可拿到成品油批發牌照,這意味著民營企業在申請設立成品油批發企業時,將不會因自備加油站數量未達標而被拒之門外。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中國在入世三年內開放國內成品油零售市場,五年之內開放批發市場。如今,距離批發權開放大限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據上述商會人士介紹,取消加油站門檻的消息在半個月前就聽商務部的朋友說了,“民營油企感到很振奮”。如果按照商務部早先確定的條件,大部分民營油企將不可能獲得成品油批發牌照。
成品油批發企業門檻之爭已歷時18個月,至今尚無定論。
商務部在去年5月發布的《成品油批發企業經營管理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中,曾規定設立成品油批發企業必須擁有30座自備或者控股加油站,這一限制性規定遭到民營石油企業和商會的反對。他們認為絕大部分民營油企都不可能達到這一要求,商務部的規定事實上將民營油企排除在了成品油批發市場之外。
在民營油企多次提出修改意見后,今年4月,商務部提出了一份新的征求意見稿,將設立成品油批發企業應有的加油站數量降低至10座,并密集召集11家民營油企代表征求意見,但據當時參與會議者說,民營油企對這份意見稿依然很不滿。
原因是在降低數量門檻的同時,油庫容積和注冊資金則由4000立方米和1000萬元人民幣分別提高到1萬立方米和3000萬元人民幣。
中國有近2萬家民營油企,他們大多不具備擁有10座加油站和1萬立方米油庫的能力。今年6月,3家地方石油商會與7家民營油企聯名上書,懇請調整市場準入門檻,并以集體退出市場相威脅。
在開放成品油市場大限還有兩個月時,商務部聽取了民企代表的意見,取消了加油站數量門檻。
一位接近決策層的石油系統人士說,其他一些條款還是沒有改變,比如1萬立方米油庫的倉儲要求。考慮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他們曾建議設立不同標準,區別對待,但“部里考慮到管理的難度還是沒有同意”。
上述石油業資深人士說,總體來看,最新一稿中零售門檻變化不大,只是在批發和倉儲環節,加上了一個特許經營的要求,這是在技術規范要求以外的要求。
技術規范包括自有加油站數量、倉儲容積和注冊資金等硬指標。而特許經營就是說不屬于我的加油站可以加盟店的形式生存,他說,“這等于把門檻提高了,原來有批發權的企業,可能要補辦特許經營的執照。”
一位外資石油公司北京加油站項目經理說,這可能會限制個體油商的發展,民營油企會受到更大的影響。相比之下石油公司因為有加油站不會受什么影響,外資公司實力都很大,也能夠很輕松達到規定要求。
這家外資公司目前有10座加油站,剛好符合之前設立成品油批發企業的標準,而一年前這家公司只有6座加油站。
不過,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的人士說:“我還沒有聽到要設特許經營條件的消息。”他說,憑自己的感覺,加油站這么難的問題都協調下來了,特許經營應該不是新的障礙,那些原來就獲得了批發權的企業應該可以順利拿到特許經營牌照。
特許經營政策究竟是松是緊,負責此事的商務部商業改革司規劃處負責人拒絕對此發表評論。一位來自商務部系統的分析人士則認為,現在的政策還是擔心外資控制中國的石油市場,要保護兩大石油集團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