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石油大買賣:從能源外交到能源安全
中俄能源協議墨跡未干,在地球的另一邊,中國又簽下一筆能源大買賣。
當地時間2月19日,中國和巴西簽署了一項含有貸款及石油供應的能源協議。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官方消息稱,將向中國兩大石油企業供應總計10萬桶/日到16萬桶/日的原油。這一相當于800萬噸(按16萬桶計算)的總量,約合中國2008年1.78億噸原油進口量的4.4%。該協議的簽署也意味著,巴西對中國的原油供應量將增加4倍以上。
而作為回饋,中國也會向巴西國有石油企業——巴西石油公司提供100億美元(約683.5億元人民幣)的貸款,以幫助后者開發在巴西南海岸新發現的深藏海底的石油儲備。
中石化獲益匪淺
根據巴西石油公司官方網站的消息,中石化獲得的原油量將為6萬桶到10萬桶/日,而中石油每天取自這個南美國家的原油為每日4萬桶到6萬桶。三方合作還需進一步談判才能敲定。
中石化集團一位管理層說,中石化派遣了相關人士前往此次會談并簽署協議,但是協議的具體內容,他本人并不清楚。
而對于此次中石化與巴西石油公司的合作,顯然對進口原油大戶——中石化獲取海外穩定資源帶來好處。
多年來,中石化占國內進口原油總量的大半江山。2007年中石化集團下屬的中國石化(600028,股吧)股份(600028.SH,00386.HK,SNP.NYSE)進口原油為1.13億噸,同比上升11.4%,而來自自產的原油只有2972萬噸而已。
采購原油之外,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中石化也與巴西石油公司聯合簽署了另一份協議,以獲得100億美元的貸款。
據了解,這是巴西方面首次采用這類(出口加貸款)方式進行海外融資。巴西石油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加布雷利表示,具體融資條款會在總統盧拉于5月訪華前最終敲定。
巴西石油公司早前表示,正與多家石油消費國談判,用未來石油供應換取資金。
能源專家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昨天說,中國在低油價、經濟不景氣的時期將機遇變為自身利益,并為其他國家借款的模式是非常值得的。
就在2月17日,僵持許久的中俄雙方達成了一攬子能源協議。與中巴協議的類似之處在于,中俄協議敲定:俄羅斯將用20年時間向中國供應總量3億噸的原油,中方則提供250億美元的貸款。
一位研究員告訴記者,雙方所達成的這一協議還需要解決幾個要點:原油供應的時間將持續多久、結算價格和100億美元的貸款利率如何計算等。
巴西石油公司在2009年和2013年期間有總計1700多億美元的投資計劃,而鑒于金融危機、石油價格大跌,公司融資肯定會出現前所未有的困難。而選擇中國作為其合作伙伴,不單會保證公司的石油長期供應,也取得了較合理的融資成本。
能源外交與能源安全
中巴能源協議,是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巴西的成果之一。近期有一系列與石油相關的協議、合作都在達成及談判。
2月10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沙特,據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透露,沙方承諾任何時候均保證對中國的原油供應。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