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隨著204國道穿越點最后一處焊接完成,備受矚目的青島港董家口港-濰坊-魯中、魯北輸油管道一期工程經過9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實現全線貫通。
山東省猬集著超過40家地煉和石化產業,產能已占全國地煉企業總產能的70%以上。隨著國家“雙權”放開,國際油價低位運行,進口原油需求劇增,以山東地煉企業為代表的獨立煉油商異軍突起。巨量增長的進口原油背后,90%需要依賴公路汽運輸。在全省,每天有3萬輛油罐車穿梭于港口和煉廠之間,同時也帶來了巨大安全隱患、廢氣污染等問題。同時,地煉和石化企業的物流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以更加安全、環保、經濟的管道方式輸送大批進口原油,已經成為全社會和煉化企業共同的迫切需求。
該管道一期工程起始于青島港董家口港區海業摩科瑞油品罐區,終于濰坊市濱海新區濱海末站,途徑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膠州市、濰坊市高密市、昌邑市、峽山區、寒亭區、濱海區、壽光市,共涉及8個區市,25個鄉鎮,238個村莊,全長236公里,同溝雙管敷設,管徑D711mm,設計壓力8.0MPa,全線設3座站場和8座線路截斷閥室,配套100萬立方中轉庫,設計輸量3000萬噸,總投資約30億元。
該工程全線貫通后,青島港將構建起由東黃、黃濰、董濰(雙線)三條管道組成的原油輸送大動脈體系,年輸送能力將達到6000萬噸以上,隨著未來董濰管道二期、三期的建成投產,將基本覆蓋山東省的地方石化企業,從而把山東省地方石化企業集群和青島港董家口港區的30萬噸原油碼頭、200多萬方的油罐群連為一體,串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由此,青島港充分發揮現代物流的規模和服務優勢,搭建起更加安全、綠色、經濟的運輸通道,降低山東地煉企業運行成本,在推進供給側服務結構性改革和實現港口新舊動能轉換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
據了解,按照山東省油氣輸送設施規劃建設方案(2016—2020年)的部署,青島港管道至廣饒段二期工程開始大規模施工建設,至墾利段三期工程展開規劃設計,為魯中魯北地區煉廠提供更加安全優質環保高效的服務。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