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BP世界能源展望》2019年中文版(以下簡稱“《展望》”)在北京發布。每年發布一次的《展望》在今年提出:過去5年最意想不到的變化是中國轉型的速度,中國能源結構的轉型占過去5年世界煤炭消費預期下調的約80%,占可再生能源上調的1/3,預計中國能源需求增長在2040年之前會降緩至年均1.1%,不到過去22年年均增速(5.9%)的1/5。
《展望》設定了4種情景來討論2040年前可能影響全球能源形勢的關鍵不確定因素。其中,“漸進轉型”情景與近期的政府政策、技術演進方式類似,是最主要的討論基礎。在該情景中,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約1/3;工業耗能和建筑耗能占整體能源需求增長的75%左右,交通能源需求的增長則因機動車效率的提升而明顯放緩;電力行業能源消費約占一次能源增長量的75%;85%的能源供給增長來自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發電用能源。
“能源世界正在發生變化。”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指出,在“漸進轉型”情景中,85%的新增能源消費都來自低碳能源,但全球碳排放將持續增加,這表明需要出臺全面的政策措施來實現碳排放的大幅削減。
不過,戴思攀認為,中國是全球能源轉型領先的國家,也是對待能源轉型最嚴肅認真的國家。過去5年,中國減少高耗能工業活動,轉向更清潔、更低碳的能源結構,使得中國經濟發生了快于預期的轉型速度。按照中國目前的轉型速度和碳排放下降速度,完全可以在21世紀20年代早期就實現碳排放封頂,完成“2030年之前碳排放達峰”的承諾。
針對目前不確定的國際形勢和不斷升級的貿易糾紛,《展望》今年還設定了一種“逆全球化”情景。在這種“全球化程度降低”的情景中,貿易糾紛不斷升級,各國出于對能源安全的擔憂,可能會傾向于使用國產能源,從而導致能源貿易急劇縮減,使得能源凈出口國受到最大沖擊。“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這樣的油氣進出口大國會受到較大影響。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對能源安全的擔憂會產生持久的疤痕效應。”戴思攀說。(記者陳歡歡)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