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來自自然資源部的消息顯示,我國將全面開放油氣勘查開采市場,允許民企、外資企業等社會各界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只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凈資產不低于3億元人民幣的內外資公司,均有資格按照規定取得油氣礦業權。
綜合來看,一方面,我國資源能源需求不斷增長;另一方面,我國還有比較大的資源潛力。《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已發現礦產173種,探明儲量的礦種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十幾種增至162種,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礦種齊全、礦產資源總量豐富的大國之一。
要把這個資源潛力挖掘出來,需要高效地勘查。在傳統的勘查體制下,油氣勘探開采環節管束過嚴,區塊退出機制不暢,制約了我國資源的開發效率,使得大量沉睡的資源沒有被探明。比如,有數據顯示,我國石油資源探明程度僅為34%,天然氣的探明程度只有18%。
應對我國資源能源需求不斷增長與供給約束的挑戰,源頭是提升勘查效率。這就需要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打破勘查權的壟斷,使有能力、有技術的企業能夠進入到這個領域。過去幾年,我國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相應的經驗。
比如,自然資源部在2011年推進非常規油氣區塊探礦權公開招標后,2015年10月公開招標出讓新疆油氣勘查5個區塊。再比如,2017年5月,國家印發了《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允許符合準入要求并獲得資質的市場主體參與常規油氣勘查開采。
此次,有關部門明確提出全面放開油氣勘查開采市場,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到這個領域。相比過去幾年提的“有序開放”,這次是屬于“一步到位”的重大進展。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各項政策落地,將有效打破傳統的勘查壟斷,尤其是打破勘查權的行政壟斷,對于理順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價格機制將起到巨大的基礎性作用,加速市場競爭。
在市場開放的同時,也需要有效防止市場秩序混亂,消除資源能源安全隱患。為此,需要推進相關的配套體制建設。
比如,推動構建勘查權市場交易體系,形成勘查權有序流轉的新格局;加快資源能源管道運輸、煉化、市場銷售等領域的市場化;加強資源能源安全體系建設。這些配套措施跟上后,既可以實現市場的高效運轉,又可以保障市場的良性競爭秩序,并為解決我國資源能源供求矛盾奠定重要的基礎。
全面開放油氣勘查開采,對于打破油氣行業自然壟斷,對于理順國內油氣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等都將起到關鍵的基礎性作用。
更大的市場開放將帶來更大的競爭,帶來更高效的資源配置。哪個行業開放的程度高,哪個行業的市場活力就強。
過去幾年,我國在市場開放上不斷出臺相關的措施,傳統壟斷領域開放進程加快。尤其是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的不斷縮小,使得開放程度進一步加大。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