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首個公用型原油保稅倉庫在泉州斗尾港區啟用。啟用當天,一批14.2萬噸的進口保稅原油卸入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20萬立方米的保稅儲罐,這批貨物后續將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陸續分撥。
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營銷管理部經理黃劍鋒表示,設立保稅儲罐后,企業可以利用保稅倉庫特有的“緩稅”“隨用隨提取、隨取隨交稅”功能,根據原油國際市場價格波動、資金周轉情況自由安排生產,降低生產經營成本。“預計到今年底,可為泉州市增加進口額25億元,明年將突破50億元。”
中國石油流通協會秘書長暴廣軍指出,設立公共保稅倉庫便于企業隨時采購所需進口商品,方便快捷,同時可降低企業開展加工貿易的風險。“不僅利好企業,對于促進我國油氣儲備體系建設、保障能源安全供應也將發揮積極影響。”
用油自主性增強
保稅倉庫是經海關批準設立、專門存放保稅貨物及其他未辦結海關手續貨物的倉庫。公用型保稅倉庫則由主營倉儲業務的中國境內獨立企業法人經營,專門向社會提供保稅倉儲服務。
“由于國際市場的變化,可能導致部分合同履約不良,出現內銷補稅而抬高成本,增加風險。有了公用原油保稅倉庫,企業可小批量采購原料,從而有效降低經營風險。”一位石化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企業直接進口原料往往要批量采購,資金占用量較大,而且占用資金時間長,尤其不利于中小型企業開展貿易。”暴廣軍解釋道,公用原油保稅倉庫有利于改善這一狀況,即將原油存在公用保稅倉庫,能暫緩交納關稅,還能隨用隨交,解決進口企業資金流的問題。而且,可以實現日常儲備原油在海關監管下以保稅形式存儲,動用時繳納增值稅,降低財務費用。“同時,可形成區域進口原油的替代供應鏈。”
此前,山東、河南兩省也申請并啟用了公用型原油保稅倉庫。
洛陽石化有關負責人表示,洛陽原油商業儲備基地優勢明顯,可依托日照-濮陽-洛陽原油管道,確保進口原油順利收儲,進一步完善中原地區管道-油庫-煉油-加油站銷售的一體化功能。公用原油保稅倉庫不僅能提高洛陽石化應對原油市場波動的能力,對緩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價大幅波動、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保障區域能源安全都有重要作用。
油氣儲備建設提速
受訪人士表示,由于資源稟賦和經濟結構原因,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較高。世界石油市場變化頻繁,對我國石油安全產生不穩定因素,由此可能帶來供應短缺和價格大幅變動風險。
“當前,全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加,特別是俄烏沖突給能源市場帶來巨大沖擊和深遠影響,國際油氣價格大幅攀升,全球能源供應持續緊張,再次表明‘極端條件下,我們有錢不一定能買到油、買到油不一定能運得回,進一步凸顯了能源自主可控的極端重要性。”中國石化董事長馬永生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面對更加復雜多變的全球能源市場形勢,必須堅持遠近結合、統籌兼顧,加快提升能源資源供應保障能力。
因此,除發展公用原油儲備倉庫、利好區域能源供應保障外,建立成熟的油氣儲備體系也尤為重要。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支持和推動油氣儲備建設的政策正不斷完善。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2020年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儲備設施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抓緊推進天然氣儲備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儲備能力。該政策對油氣儲備建設行業的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業內人士建議,油氣儲備建設行業企業可通過市場細分和分析目標客戶,針對性地推出不同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例如,可以在特定區域或行業中推出相應產品和服務,形成區域或行業的領先優勢。
縮小差距任重道遠
馬永生指出,近年來,我國油氣儲備設施建設進度不斷加快,儲備規模持續增長,但儲備可用天數跟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
“中國石油儲備建設確實存在保障能力待提高、民間石油儲備待整合利用、立法滯后、運行機制有待完善等問題。”上述石化企業負責人說。
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孫偉善建議,應把油氣儲備體系建設擺到與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快形成政府儲備、企業社會責任儲備和生產經營庫存有機結合、互為補充,實物儲備、產能儲備和其他儲備方式相結合的石油儲備體系。
博研資訊數據顯示,2023年底我國油氣儲備市場規模將達到4050億元,油氣儲備建設行業的發展前景看好,有望保持較快增長態勢。隨著技術進步和行業規范完善,油氣儲備建設行業將得到更多發展機遇,實現更大的市場價值。
暴廣軍表示,應抓住時機,擴大儲備規模,在規模布局、儲備立法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中國石油儲備體系。“應繼續加大油氣儲備體系建設支持力度,鼓勵能源企業推進商儲基地、儲氣庫布局建設,不斷提升油氣儲備規模,提高應急響應能力和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