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波禾元化學有限公司對外科技合作項目得到國家科技部批復,獲得500余萬元的扶持資金。這是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努力打造高端平臺,引智育才,積極開展科技合作結出的又一碩果。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近年來,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推進調整石化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鏈的同時,廣泛開展科技合作,推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幫助園區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去年底,寧波化工區經國務院批準正式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總體規劃面積為56.22平方千米,園區內有全國最大的鎮海液體化工碼頭,年吞吐能力超500萬噸;有全國最大的煉化企業——鎮海煉化。
今年4月,開發區管委會向科技部申報擬設立化工新材料技術——國際合作基地,并為禾元化學、中金石化、江寧化工等重點企業的國外技術引進做好服務工作。通過核算,該三家企業國際合作交易額預計將達到5億元人民幣以上。“目前我們已經敲定引進當前國際最先進的美國亨斯邁公司正丁烷氧化溶劑吸收工藝和英國戴維公司順酐酯化加氫制BDO工藝,這些先進工藝的引入將大大增強企業在安全、環保、能耗以及經濟性等方面的競爭力。”寧波江寧化工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兩年前,寧波歐迅新材料有限公司在鈦硅分子篩HTS的應用項目中,聘請汪燮卿、舒興田兩位院士,并成立園區內首家院士工作站進行合作開發。目前,該項目已完成中試研發工作,并于今年申請了國際發明專利1項,國內發明專利2項。
歐迅新材料公司的成功,只是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各大企業積極引進人才的一個縮影。寧波先安化工公司去年積極與上海農化所合作,成立高新產業化基地,并聘請沈寅初院士,擬成立園區第二家院士工作站,力爭打造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丙烯酰胺產業化生產基地。此外,中科院蘭化所、浙江工業大學等也相繼在園區設立了技術轉移平臺,為園區產業提升注入了全新的技術活力。
通過積極開展科技合作,打造高端平臺,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創新工作喜訊頻傳。據統計,園區上半年已上報高新技術企業4家,擬培育工程中心4家,授權專利62項;開展國內科技合作項目6項,對接國際合作項目3項,已支付技術交易費用4000余萬元。此外,園區企業還開發市級新產品30余項,實現新產品產值19億元,新產品產值率25.42%,與去年同比增長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