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底,在社會公眾的推動下,PM2.5正式加入《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之中。眾所周知,汽車尾氣是造成PM2.5數值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近日,有香港媒體報道,目前內地汽油二氧化硫含量比香港的高35到50倍,這使得內地一些地方的環境質量較差。
環境專家表示,硫燃燒后,會成為二氧化硫,屬溫室氣體之一,可破壞環境及損害人體。那么,大陸的汽油二氧化硫含量,果真高出香港的汽油幾十倍嗎?
內地近日持續出現的霧霾天氣讓很多消費者都對汽油的質量產生懷疑,因此,有關內地汽油二氧化硫含量比香港高出35到50倍的消息一出,不由得就讓人心頭一緊,加深了對我國當前汽油油品的擔心。不過,很多專家都明確表示,這一說法本身就值得商榷。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邵敏:我們跟他的標準不是統一制定的,但是我們的這個標準跟它的標準差30倍到50倍,我覺得這個說法是不可能的,北京市都已經歐洲5號標準了,在世界也不算是很落后的,怎么可能跟它差30倍到50倍。
不過,也有一些專家認為,盡管機動車排放物中,主要是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占主體,硫的含量比例較小,但如果油品質量控制的不好的話,硫通過這樣一個'氧化到大氣里的過程',也會對大氣有所污染。
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田賀忠表示,因為這里面即使是含很少量的硫,它也可能從二氧化硫到大氣里面,進一步氧化成硫酸鹽,所以也會對大氣里面的細粒子,也就是PM2.5中的硫酸鹽產生一定貢獻。
而這就意味著,對大氣是否造成污染及污染的程度如何,問題的關鍵在于現在國內的煉油標準究竟是什么樣的。中石化新聞發言人黃文生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內目前大部分地區執行的都是國III標準:
黃文生:國III相當于歐III標準,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供應都是國IV標準成品油。
據了解,國際上,汽柴油排放標準中,國V標準汽油硫含量要求低于10ppm,國IV標準要求硫含量低于50ppm,國III車用汽油標準,要求汽油硫含量低于150ppm;按此推算,國II的硫含量就是500個ppm。雖然國II標準現在已經取消,但在內地的個別地區,可能一些煉廠仍然存在著類似的煉制行為。而香港現在普遍實行的卻是歐V或IV標準。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孫仁金分析,現在一些媒體的說法,可能是用歐V,相當于國內最高標準——國V標準去除以國內最低標準——國II標準,這樣才有可能出現(30倍到50倍)這種情況。
孫仁金:即使中石油、中石化也不是所有的廠子,都能達到最先進的98號的那種最先進的汽油的生產,它還需要一個系統升級的過程。
那么,究竟何時我國才能完全趕上香港或者歐洲國家呢?去年底,北京市政府宣布,今年將推廣實施國V標準。此前燕山石化透露,北京市正在制訂相當于'歐V排放'規格的國V車用汽、柴油標準,計劃從今年5月開始執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移動源污染控制研究基地車用燃料排放實驗室主任岳欣表示,北京在實行國V排放標準后就與歐洲達到了同樣的排放標準。中石化新聞發言人黃文生也稱,目前國內國V的技術已經完全成熟,這或許意味著35到50倍的情況將不再出現。
黃文生:在過去的5年里面一直在不斷的改造,來增加加氫的裝置的能力,而且我們也研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S425的技術,來進行脫硫,也就是利用了10年的時間使得成品油的質量從國I,就是從有鉛到無鉛,然后到了現在的國IV,北京馬上推國V,在技術裝備上都具備了一定的條件。